生和死充滿了奧祕
無論誰都解不開
人們藉由各種的儀式
想了解前世後世
也用各種方法來詮釋
同樣的人 , 熟悉的事物 , 突然地消失
每個人的情緒 , 受到的擺盪是很大的
尤其突然來的衝擊 , 後果更是嚴重
父母是小孩子的天使
但逝去的親人 , 又會何去何從呢
在冥冥的祝福中
在亳無牽掛的疑慮中
或許充實的人生 , 盡全力的人生 , 那也是造成歡喜的一種吧
mary catherine bateson 提到的觀點 , 個人很欣賞
不要漠視死亡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, mary catherine bateson
摘要部份內容
生也歡喜,死也歡喜
透過面對死亡 , 才能學到『死也歡喜』這件事。與臨終之人,一起度過最後時光,
我們才能深切地學習如何慈愛人。
反之,如果我們繼續漠視死亡,那麼,對他人的感受度將會愈來愈薄弱,
容易興起戰爭或凌虐的傾向。
若能在現實生活上,寬容地面對死亡,便能加深與大自然的一體感。
因為大自然本身,便是貫穿生死一體的韻律。
循此意義,我們有必要融入大自然,學習生死一體的姿態。
如此,我們才能深刻理解,生是受到死的支撐。
哈佛大學教授 杜維明
池田sgi會長在演講中,曾介紹『生也歡喜、死也歡喜』的思想。當然,生與死的『歡喜』
其性質是完全相異的吧!如果我們能將死的悲傷,藉由精神層面的鍛鍊加以超越的話
應該就能品嚐到深層的歡喜『嗯!有點深奧』
意即,如果能相信,死是回歸於比自己巨大、永恆的時空中,應該就會帶來生時無法
品嚐到的歡喜。
人的死亡,如同一滴水落入大海般,看起來水滴落海而消失。然而,這樣並非喪失自我,
而是溶入大海。
依照這層意義,池田sgi會長所說,人是以融入無限大的時空、受因果操控的宇宙生命的
『大我』身份而存在著。我認為深入地思考此事是很重要的。
- Apr 27 Sun 2008 17:57
和樂 2008-4-25 生死觀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